把质感较硬的兽皮变成柔软的衣服,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叫鞣制。鞣制是利用能作为鞣剂的材料和皮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让皮变软。
现代的皮革制造,主要利用铬离子改变皮中蛋白的性质,使生皮变柔软。在科技欠发达的古代,人们则主要采用天然材料来达到这一目的。
“植鞣”顾名思义是利用植物来使兽皮变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某些植物的枝叶或皮可以实现这个目标,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茶叶。
茶叶经过沸水煮熟后,里面的单宁酸就会渗出到水中。待水温下降后把兽皮放在其中,让水里的单宁酸渗透到皮中,跟里面的胶原蛋白结合,泡到皮变软后再揉搓就能得到皮革。
生硬的兽皮被放到口中后,里面的胶原蛋白会在唾液中的蛋白酶的催化以及口腔热度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再加上牙齿啃咬的作用(硬东西咀嚼后会变软),就能完成兽皮的鞣制了。
水中富含的金属离子渗入皮下,会让生皮中的胶原蛋白缝隙变大,从而达到鞣制的效果。
如果附近没有水源,那也不用着急,动物自身的血液和尿液同样是另类的“水”,盛放在一个大的盆中就可当作天然的鞣制原料。
古代打猎不容易,每一只猎物都要充分的利用。除了血,动物的脂肪和脑浆同样具备鞣制的功能。
将脑浆和脂肪撒在刚刚经过简单烘烤的皮子上,里面的油脂会在炭火余温的影响下逐渐渗出,油脂中的分子进入皮下胶原蛋白的缝隙,改变其性质。
由于烘烤的原因,皮子多少还会有些硬感,常常要揉搓好几个小时才能彻底柔软。
首先点燃篝火燃烧一段时间,等到烟灰足够多后,再将兽皮绑到木框或竹条上,拿到篝火附近熏烤。
此方法要格外的注意兽皮和篝火的距离,太近,容易烤焦皮毛;太远,无法充分排除皮中的水分,达到鞣制的目的。